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时间:2017-06-10 09:50作者:admin 点击: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朝阳产业,前景广阔。本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本专业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突出电子系统设计方向,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追踪电子信息技术前沿,旨在培养通晓电子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学科是研究如何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和控制技术。它涉及知识面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电子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追求卓越;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

(6)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学(II)、大学物理实验(II)、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大学英语;微控制器与接口、电子测量、数字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开发、可编程ASIC技术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电磁兼容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可靠性设计、SOPC技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设计等。

四、学制、毕业条件、授位条件

学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在此基础上按照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办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条件缩短或延续在校学习年限,学制为3-6年。

毕业条件:求学期间政治思想表现良好,遵纪守法;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所获学分达到184.5分(具体学分见表1),准予毕业。

授位条件:达到毕业条件,所有修读课程的平均学分绩?70分或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75分,毕业论文成绩?70,重修学分不高于46分;英语通过CET-4(不低于425分)或相当级别的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应通过全国或省级计算机考试二级考试(C/C++语言)或相当的资格证书考试。

表1达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所要求的课程学分结构表

课程组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备注

通修通识课程

通修课程

必修

43.5

24.85%

?

通识与素质拓展课程

限选

10

5.71%

?

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44

25.14%

含依附理论的实验学分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19

10.86%

含依附理论的实验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28

16%

含依附理论的实验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选修

10

5.71%

含依附理论的实验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

学年阶段性训练

必修

16

9.14%

?

毕业综合训练

必修

14

8%

?

总计

必修

164.5

94%

?

选修

20

11.42%

?

合计

184.5

100%

?